2023年首届全国高中生神经科学论坛于6月25日下午在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体育馆正式开幕

发布时间:2023-06-25 浏览量:257

该论坛以神经科学的“跨学科性”为主题,关注认知与语言、疾病与治疗、哲学与伦理、技术与工程等多个与神经科学交叉的领域,致力于将神经科学的魅力传播给更多人。

随着轻快的音乐响起,六十余名参会者在论坛志愿者的引导下有序入场。在领取了主办方精心制作的参会证和论坛手册后,参会者们前往一旁的签名板前合影留念。签名板的设计独具匠心,板上的神经元绘制得栩栩如生。会场内的座位以圆桌为单位摆放着,参会者相继就坐,静待论坛开始。

开幕式

下午1时15分,论坛正式拉开帷幕。参会者随着开场视频一同回顾了神经科学的多领域发展、神经疾病的未解难题和对未来脑科学技术的美好畅想。

随后,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高中部副校长奚立毅作为承办校代表,热情地欢迎了参会者与嘉宾的到来。

接下来是两位嘉宾的开场发言:上海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张寒副教授从学术角度出发带领大家走进专业、学术的神经科学研究;而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的博士汪老师则通过视频从神经科学专业毕业生的角度生动通俗地讲述了神经科学领域研究面对的挑战。

在分享的最后,两位嘉宾都真挚地祝福大家能追随并坚持自己热爱的领域。

接下来,参会者们一同接收到在世界各地就读神经科学相关专业的学长学姐们的祝福

伴着多方的鼓励与支持,论坛在主持人庄重的宣布下正式开幕。

认知分论坛

接下来,我们开启了由平和Hemisphere神经科学社主办的“认知分论坛”。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赵冰蕾助理研究员首先围绕“视觉想象”的话题展开分享,介绍了“视觉想象”与“视觉感知”的共享神经机制,以及评估视觉想象生动性的方法。她也将想象与生活相联系,介绍了想象在诱发特定情绪状态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对概念理解、逻辑推理等认知能力的重要影响,还点出了想象可以成为临床上的有效干预手段。

我们也有幸邀请到了清华大学的王凌寒博士研究生分享她对老年记忆衰退的研究。该研究以果蝇为生物模型,探究了记忆神经元中MAPK信号如何随着果蝇年龄的增加而减弱。该研究也通过遗传学手段恢复了果蝇记忆神经元中MAPK信号的活性,并证实这可以改善衰老果蝇的记忆能力,为减缓人类老年记忆衰退的问题提供了启发。

参会者们在学习和聆听了两位嘉宾的发言后,来到了“圆桌讨论”的互动环节。参会者围成六个小桌,分别就“想象”、“注意力”、“决策”、“记忆”、“语言”、“感官”这六个主题,在主办方成员的引领下围绕补充材料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在讨论的尾声,主持人从每个圆桌分别邀请了一位代表,让他们对各自讨论的话题进行总结和分享。

“注意力”小组介绍了有名的注意力选择实验及其背后的原理,讨论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症状和病因,还分享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有效训练注意力;

“语言”小组结合语言学,探讨了为何有时语言错误并不会影响我们对句子的理解,分享了社交媒体中常见的语序颠倒的案例,也介绍了语言对我们认知的影响;

“感官”小组开展了许多有趣的互动实验,例如当人们面对不同口型时会对同一个声音产生不同的感知,还介绍了神秘果如何改变人们对酸味的感知… ...

大家都在讨论的过程中与其他参会者建立起了更加密切的联系,在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下有了全新收获。

中场休息

中场休息期间,参会者们起身在会场内自由走动,承办方学校也贴心地准备了小蛋糕为参会者们补充能量。

场馆另一边的长桌上还摆放了主办方和各协办方精心设计的周边产品,可供感兴趣的与会者购买,给参会者们带来了珍贵的参会纪念。

艺术展是论坛中场的重头戏,六块展板上展出着三个不同主题的展品,分别是:《“我们”与“他们”》、《星星的故事》,以及《疯子还是艺术家》。这些艺术品诞生于不同群体与神经疾病的邂逅,作为高中生的我们也得以通过近距离的赏析来一窥患者内心世界的角落、聆听他们的自白。

从艺术世界抽离,同学们也展开了一场属于神经科学爱好者的对白。在休闲愉悦的茶歇期间,我们享受了精致美味的茶点和思想的交流碰撞,与知己的邂逅让我们兴奋不已。

疾病分论坛

“疾病分论坛”由世外Brain Bee神经科学社主办。

我们有幸邀请到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的杜江主任莅临本次论坛,杜医生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关于成瘾的知识分享。脑中带着杜医生提出的几个问题,我们通过杜医生分享的临床案例一窥“瘾”的真面目,比如成瘾的特点可以总结为“回避痛苦,追求快乐”、“心理诱因,用药表象”、“多次戒断,屡戒屡败”和“病程迁延,治疗困难”。杜医生还介绍了成瘾相关的神经环路。之所以青少年是成瘾的高危人群也正是因为各个神经环路发展的不平衡。

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员兼博士生导师刘宁教授则通过视频的方式,分享了社会隔离对于免疫功能和压力指标的影响,也从新兴的临界态理论角度分析了电休克疗法对于重度抑郁症患者亚临界态大脑的平衡作用,为参会者们在医学疾病,尤其是抑郁症方面的学习,提供前沿的理论支持。

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主任医师张永巍先生也通过视频为我们介绍作为脑血管外科医生的日常工作以及使命。他日复一日的为脑梗死患者支架取栓,为脑血管狭窄,患脑动脉瘤,抑或是脑血管畸形的患者进行手术。看着中风等成为导致我国成人死亡首位疾病的数据,更是让像他这样的脑血管外科医生认识到生逢其时,责任重大。

听完一系列分享之后,主办方还为参会者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戏剧表演。

Life of THEM戏剧由世外中学Brain Bee社和生物社编剧出演,郑炜老师指导。戏剧的第一幕场景设定在新星小学20周年聚会上,五位昔日同学和两位老师重逢,角色各具特色的出场方式与他们和脑疾病的相关经历相呼应。

随后,同学们开始回忆往事,第二幕的时间倒流回小学一年级的第一天。班里同学纷纷表现出奇怪的症状:有人不断发出“恰恰”怪声,有人过于兴奋活泼,有人不愿与老师交流,有人突然感到惊吓恐惧。英语老师因此和同学们发生了冲突,场面一度混乱。

这时,主持人引入问答环节,和参会者一同讨论同学们奇怪表现背后的原因,帮助观众理解病因和症状之间的联系。在第三幕戏剧中,英语老师反思20年前的课堂,揭晓了各同学所患的疾病,分别是妥瑞氏综合症,注意缺陷障碍,自闭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演员们又通过表演呈现了亨廷顿舞蹈症和阿尔兹海默症。

最后,主持人通过视频和自身经历进一步呼吁观众关注理解脑疾病。

我们希望这样一部温暖有内涵的戏剧可以将看似离我们遥远的脑疾病带到身边,让更多人产生共情。

有奖竞猜

在有奖竞猜环节中,同学们积极参与了你画我猜活动。未知的挑战在扭蛋机齿轮的转动中呈现到画者面前,而画者们也不负众望,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在有限的时间内绘制了一幅幅简单易懂的图片。 台下观众也如心领神会一般逐一打出了每道题目。所有参与者都体验到了神经科学的乐趣。最终,加上论坛小测的成绩后,汤昕悦同学成为了本场冠军。

主办方发言

当活动接近尾声,平和Hemisphere神经科学社的社长王紫涵、世外Brain Bee神经科学社的社长朱伊嘉也代表主办方上台分享了论坛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

在论坛顺利进行的背后,是所有组织策划人员的创造与奉献,是嘉宾们百忙之中的鼎力支持,是平和与世外校方人员和指导老师的倾力付出。作为发起者的她们也感谢了所有参会者对论坛的支持与包容,是所有人的共同努力让论坛的落实成为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线下分会场的大部分嘉宾演讲内容和互动环节,也通过线上分会场的形式进行了展开。该分会场由International Youth Neuroscience Association(IYNA)负责,线上会场同样充满了欢声笑语。 本次论坛是一次崭新的尝试,将举办属于高中生的科学论坛的畅想变为了现实。在这次线下论坛中,我们会集了神经科学领域的探索者们,是一次近距离与学者对话、与志同道合的同辈相识的宝贵契机。 我们也希望提供一个长期、专业而内涵丰富的交流平台,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还将举办数次线上分论坛,内容包括哲学伦理辩论赛、Alumini Panel等活动,后续活动信息将在本公众号持续放送,欢迎大家的关注和参与! 最后,让我们感谢为本次论坛付出的所有老师和同学们:


总负责人:王紫涵 赵舒涵 朱伊嘉

社团指导老师:陈莹莹老师 郑炜老师

主持人:金若涵 张嘉澍

认知分论坛:苏一诺老师 赵舒涵 缪语凡 邱芮琪 高晓宇 顾瑛菲 闫子涵 王紫涵 苗准 张嘉澍 车安晨 史乐琪

戏剧:郑炜老师 祝子晴 江奕珲 乌爱润 张乐萌 彭亦童 王浩豫 林欣祎 缪文心

艺术展:朱伊嘉 缪文心 沈佳晔 林欣祎

有奖竞猜:徐跃宸 林子焱 Flora

线上分会场:陈鉴耘 高翊宸 蔡一苇 孙司南

志愿者:季宇晴 高晓宇 赵舒涵 张瑜瑾 张文嫣 王紫洋 邱芮琪 张馨月 李向添歌 黄致清

宣传:黄嘉怡 朱伊嘉 谯巧 金若涵 滕妍冰 缪语凡 闫子涵

美工:刘嘉怡 戴其沅 徐跃宸 王紫涵 赵舒涵 黄子绮 邵奕萱 梁晶晶 Flora 

场务: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资源配置中心 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膳食部

摄影:平和学校电视台PTV